主页 > imtoken中国版 > 近年金属价格上涨是不是受新冠疫情带来的供需结构性矛盾拉动?

近年金属价格上涨是不是受新冠疫情带来的供需结构性矛盾拉动?

imtoken中国版 2023-06-22 06:32:19

大宗金属商品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基础和命脉原材料。其价格的稳定和产业链的自主可控,关系到经济安全。 2021年二季度,以铜、铁矿石为代表的大宗金属价格再度暴涨。伦敦证券交易所铜期货价格突破1万美元/吨,铁矿石价格突破230美元/吨,创历史新高。

金属价格上涨直接推高了下游制造成本。以钢材为例,国内螺纹钢价格上涨至6200元/吨,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。同一时期,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研究保供稳价问题,要求高度重视物价上涨的不利影响,突出重点综合政策和精准调控,遏制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不合理现象。上升。因此,今天我们选取铜矿和铁矿两个重点品种来分析历史价格波动规律,通过分析来看看本轮涨价的新因素。

铜铁矿石价格波动规律及趋势分析

(一)铜价波动规律及现价分析判断

从铜看过去20年的历史价格情况,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铜期货价格包括三个比较明显的价格周期,分别是2004年到2008年的第一个周期,2009年到2015年的第二个周期,以及从2009年到2020年的第二个周期。今年的第三个周期(见图1)。

对比发现,前三个周期的上升阶段具有以下三个特点:

首先,上升阶段大约是两年。前三个周期的上升阶段分别持续了24个月、25个月和24个月。

二、平均价格涨幅超过50%,平均涨幅为189%。价格上涨前三个时期的价格涨幅分别为242%、257%和68%。

三、各期价格起点持续上涨前三个周期上涨阶段的起点价格分别为2513美元/吨(2004年5月17日)、2845美元/吨(2008年12月24日) ),4331 美元/吨(2016 年 1 月 15 日))。目前国际铜价处于第四周期上涨阶段,起始价4360美元/吨(2020年3月23日),已连续上涨16个月,最高涨幅达126%,创历史新高。走势类似于第二周期的上涨阶段,最终高价或超预期。作为消费大国,中国可能面临更加严峻的价格形势。

(二)铁矿石价格波动规律及现价分析判断

与已有40多年历史的铜期货价格相比,2008年以来铁矿石价格仅按指数定价。过去十年,普氏62%铁矿石价格指数接近“V” "-形趋势(见图2)。

具体来说:

第一阶段为2011年2月至2015年12月的下跌阶段,共4年10个月,从每吨193美元跌至历史低点3美元8.5,跌幅达80 %;

第二阶段为2015年12月至今的上升阶段,共5年7个月。其中,2017年2月21日(95.05美元/吨)、2019年7月3日(126.35美元/吨)、2020年12月21日(176.90美元/吨) ),2021年5月12日(233.$10/ton)有四个高点,后一个高点与前一个高点的时间间隔分别为28个月、18个月和5个月,涨幅为33%、40%、32%。

通过 综合分析铁矿石历史价格及原因,我们认为当前铁矿石价格处于非理性高位,市场炒作泡沫明显,财务溢价超出合理范围,因对新冠疫情的影响,高点出现。时间间隔大大缩短。预计后期价格可能会出现剧烈波动,市场处于较高风险阶段。

新冠疫情带来的供需结构性矛盾是金属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

2020年,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,导致全球经济陷入历史性衰退。 ,整体经济影响远超2008年金融危机。尤其是意识形态对抗的加剧、病毒溯源、疫苗分发的政治化,加剧了“去全球化”的趋势。全球大宗商品供应链面临更多非供需基本面因素,叠加金属材料生产国受疫情影响减产,共同加剧了供需结构性矛盾。

(一)疫情给全球经济和大宗商品短期供需格局带来重大变化

2020年以来,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,对各国经济造成重大打击。全球经济下降了 3.3%。 2021年初美国开始接种疫苗后,经济将相对平稳向上复苏。 2021年第一季度,美国将实现0.4%的经济增长,而中国将快速增长18.3%。作为全球经济中最重要的两个经济体,美国和中国的经济增长,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,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。同时,在许多发展中国家,特别是依赖资源出口的国家,疫情控制薄弱、疫苗接种率低、病毒变异复杂、深陷泥潭,不得不继续采取“封国”措施应对。由于资源输出国的封锁措施,大宗商品供给端出现了短期错配。供应不足或运输不畅导致大多数商品价格上涨。

(二)疫情加剧铜矿供需结构性失衡

疫情导致铜供应紧张的局面进一步加剧。智利和秘鲁是世界前两大铜生产国,中国进口铜用于冶炼,是世界上最大的精炼铜生产国。根据世界金属统计局(WBMS)数据,2017年至2019年,2018年智利和秘鲁的铜矿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7.7%和11.9%分别占世界的39.8%,中国精炼铜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%。 8.6%。

智利疫情持续复发,铜矿企业分阶段被迫关闭,影响铜矿运输。例如,2020年6月,智利最大的国家铜矿公司关闭了其第二大铜矿Chuquicamata的冶炼厂和精炼厂; 2021年4月,智利政府宣布关闭边境1个月。虽然,智利能源和矿产部表示,关闭边境不会影响海上运输和采矿。公司运营正常,但对铜供应的担忧仍在推高铜价。

在另一个生产国秘鲁,从 2020 年 3 月到 6 月实施了一项全国性授权,以遏制 COVID-19 的传播。性隔离。 7月秘鲁部分地区解除隔离措施后,新增新冠确诊病例快速上升,强制隔离从2021年1月31日起被迫再次实施,一直持续到6月底。据有关部门统计,疫情和封城措施导致秘鲁铜矿产量大幅下降。

(三)疫情加剧了对全球铁矿石供应的担忧

全球铁矿石市场长期寡头垄断 与铜相比,市场更加脆弱,对相关国家政局和疫情影响更加敏感。中国铁矿石进口来源高度集中在澳大利亚和巴西,分别占进口总量的60%和20%左右。约占进口总额的80%。目前,四大矿商(澳大利亚BHP Billiton、英国Power)中国、巴西淡水河谷、澳大利亚FMG)已实现对全球优质铁矿石资源的高度垄断,铁矿石总产量接近占全球产量的一半左右。

2020年初,新冠肺炎疫情来袭,在全球大部分商品价格仍在下跌的同时,铁矿石价格率先大幅上涨。新冠疫情导致国际矿业巨头产量低于预期。比如淡水河谷和力拓的铁矿石生产和运输都受到了疫情的影响,供应不足。特别是2020年下半年以来,澳大利亚政府将病毒溯源问题政治化,导致中澳关系恶化,引发市场对铁矿石供应的担忧。由于我国高品位铁矿石主要来自澳大利亚,投机资金以此炒作,铁矿石价格非理性上涨,政治和疫情溢价明显。

流动性过剩放大供需矛盾和物价上涨

为应对疫情影响,全球主要经济体采取了一系列货币和财政刺激政策。金融市场和商品价格大幅上涨。流动性为投机机构提供充足的炒作“弹药”,而疫情带来的供需结构性矛盾、主要国家疫情防控不同步、疫苗分配不公、经济重启阶段性差异主要经济体对市场做出了贡献 市场提供了广泛的炒作主题,刺激和放大了价格上涨。

全球流动性急剧增加。为了摆脱疫情的困难,各国主要采取措施增加流动性来刺激经济。以美国为例,美联储资产规模自2020年以来增加了4.0万亿,增幅达97%。其中,从 2020 年 3 月到 5 月,增加了 2.9 万亿美元,增长了 69%。与此同时,美国 M2 增加了 4.8 万亿美元,增幅为 31%。

商品市场位于产业链上游,是风险投资的“偏好”对象。资金在经济重启中向风险较低、收益明显的大宗商品市场靠拢,继续积累看涨力量,成为价格上涨的重要推动力。

流动性增加直接引发美元贬值,这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。美元贬值受两个因素驱动:

一方面,美元与商品价格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。商品以美元计价,当它们贬值时,商品价格会上涨,反之亦然。

另一方面,美元是流动性增加的主要来源,流动性泛滥直接增加了国际大宗商品的投机需求。美元指数与反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CRB指数在统计意义上存在负相关关系,而这种负相关关系在疫情之后更加明显。美元指数从2020年3月20日的102.817跌至2021年1月5日的89.436,跌幅达13%。 CRB指数从2020年4月21日的106.3点上涨至2021年2月24日的195.1点,涨幅达84%。

疫情再次反映出我国对金属价格影响力不足

我国作为第一个突破新冠肺炎疫情的国家,其特殊且不可复制的抗疫方式表明,强大的制度优势已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“中坚力量”和重要引擎。但金属价格的大幅上涨拖累了经济增长的动力,再次凸显了我国产业链和价格影响力的明显不足。

(一)中国金属行业地位进一步巩固

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,多年来一直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和消费国。进口国也是世界铜精矿的主要进口国和精炼铜的主要生产国。疫情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金属行业的地位。

在铜矿方面,根据国际铜业研究组(ICSG)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,2020年全球精炼铜产量为2.443.7万吨,同比-年增长1.65%,中国精炼铜产量1002.5万吨,同比增长2.46%未来会暴涨的金属,占比40.@ 2019 年全球精炼铜产量的 70% 以上达到 2020 年的 41.02%。

铁矿石方面,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,2020年我国将进口11.7亿吨铁矿石及精矿,同比增加< @9.5%。世界钢协数据显示未来会暴涨的金属,2020年全球粗钢产量达到18.64亿吨,同比下降0.9%,而中国粗钢产量达到10.53亿吨,同比增长5.2%,占全球粗钢产量。钢铁产量占比从 2019 年的 53.3% 上升到 2020 年的 56.5%。

(二)西方大肆炒作“中国因素”,再次反映出中国价格影响力不强的弱点

长期以来,中国金属行业的地位与其价格影响力不匹配,价格话语权牢牢掌握在卖家手中。中国经济从疫情中快速复苏,导致对金属的需求大幅增加。而西方机构却鼓吹“超级牛市”炒作“中国因素”,将涨价归咎于中国需求,让中国“背锅”。

高盛在 2021 年初,抛出“大宗商品正在迎来牛市”的论调。 4月,智利宣布关闭边境时称“铜能买底”,发布“铜是新石油”研究报告,并设定了未来12个月的铜价目标。提高到每吨 1.10,000 美元;美国银行甚至高呼未来几个月铜价可能飙升至每吨1.30,000 美元。从中可以看出,铜、铁矿石这种中国经济发展所必需、供应相对紧缺的金属品种价格成为炒作的主要对象,再次体现了中国影响力较弱的弱势。金属价格。就连中国做出的碳峰承诺也成为恶意抬高金属原材料价格的借口。

(三)高金属价格是当前输入性通胀的主要传导方向

中国金属进口价格大幅上涨。海关总署数据显示,中国进口铁矿石砂及其精矿均价从2020年5月的87.4美元/吨持续上涨至2020年5月的17美元4.0/吨2021年5月,我国进口铜矿石及其精矿均价从2020年6月的1362美元/吨上涨至2021年5月的2384美元/吨,涨幅达75%。

由于金属价格上涨,推高了下游行业使用的材料成本,这是输入性通胀的主要传导来源。例如,由于铁矿石价格上涨带来的钢材价格大幅上涨,下游主要用钢行业的成本飙升。据初步测算,仅2020年3月以来的铁矿石价格上涨,就增加了每辆汽车的成本2200多万元,每亿元基础设施投资新增成本增加730万元以上。

目前,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,市场上部分铸造、锻造或金属加工企业已宣布停产。这种金属原材料价格的上涨,未来会传导至下游产业,最终传导至消费品,进而影响消费物价水平。

目前,我国PPI指数与CPI指数的剪刀差不断扩大,并有突破历史高位的趋势。这种短期传导阻滞并不代表长期传导不畅,一定是有些传导到了最终消费产品上。如果未来CPI和PPI同时上涨并高位运行,则意味着通胀即将来临,将对产业链乃至整体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,需要采取措施防止它。